供稿/創(chuàng)意共和設計公司
全國設計咨詢熱線 188-0428-1888 于總監(jiān)
核心服務:品牌戰(zhàn)略規(guī)劃、LOGO/VI系統(tǒng)設計、包裝創(chuàng)新設計
作為以“閱后即焚”功能出圈的社交平臺,Snapchat的logo始終帶著強烈的辨識度——那個黃色背景上的幽靈形象,不僅是品牌的核心標識,更成了“隱私社交”的視覺代名詞。從2011年誕生至今,這個幽靈符號歷經三次關鍵迭代,每一次調整都緊扣平臺用戶需求與社交趨勢,既保留了年輕群體熟悉的核心元素,又通過細節(jié)優(yōu)化貼合不同階段的品牌定位,成為社交領域極具個性的視覺案例。
一、Snapchat logo設計迭代歷程:從俏皮到極簡的幽靈進化
早期使用過Snapchat的用戶,大概率對初代logo有深刻記憶。2011年平臺剛推出時(當時還叫Picaboo),logo是個充滿童趣的幽靈:圓滾滾的腦袋,兩根短短的胳膊向外伸展,還吐著舌頭,整體造型像小朋友萬圣節(jié)穿的床單幽靈裝扮,底色用了帶有輕微漸變的黃色,看起來活潑又親切。這種設計在當時精準抓住了年輕用戶的喜好,也貼合平臺“輕松分享即時瞬間”的初心,但隨著用戶規(guī)模擴大,寫實的細節(jié)在小尺寸手機圖標上逐漸顯得冗余。
2013年,Snapchat對logo進行首次重大調整:去掉了幽靈的“臉”——不再有吐舌的表情,連眼睛的細節(jié)也一并簡化,只保留幽靈的整體輪廓。官方解釋稱“每個用戶都是Snapchat的臉”,但外界也猜測這與Picaboo的版權爭議有關。這次調整讓logo從“俏皮形象”轉向“符號化表達”,黃色背景也從漸變改為純平,更符合當時移動APP扁平化的設計趨勢,在不同屏幕上的顯示效果也更穩(wěn)定。
2019年的logo更新則引發(fā)了最大爭議:設計團隊把幽靈的輪廓加粗、顏色加深,原本輕盈的線條變得厚重,黃色背景雖仍保持Pantone Yellow U(色號#FFFC00),但與深色幽靈的對比更強烈。這次調整沒有提前通知用戶,當新版圖標突然出現在iOS應用商店時,大量用戶表示不滿——有人覺得“厚重的輪廓顯得笨拙”,有人發(fā)起請愿要求恢復舊版,甚至有用戶因不喜歡新圖標而刪除APP。面對爭議,Snap Inc.回應稱“粗輪廓能讓logo在手機桌面更醒目”,最終還是保留了這一設計。
二、logo設計核心元素解析:黃色與幽靈的“社交密碼”
Snapchat logo能讓人一眼記住,離不開“黃色背景+幽靈符號”這對核心組合,兩者的設計都暗藏對“隱私社交”屬性的呼應。
1.黃色背景:獨樹一幟的視覺記憶點
Snapchat的黃色并非隨意選擇,而是精準校準的Pantone Yellow U。團隊在設計初期研究了大量競品logo,發(fā)現當時主流社交平臺多采用藍、紅、白等顏色,黃色幾乎是空白——這種“差異化選擇”讓logo在手機桌面的眾多圖標中快速脫穎而出。而且高飽和的黃色自帶年輕活力,正好契合Snapchat以青少年和年輕群體為核心的用戶定位,傳遞出“輕松、有趣”的社交氛圍。
創(chuàng)意共和認為,社交APP的品牌色彩選擇需兼顧獨特性與情感傳遞。Snapchat的黃色背景既避開了同質化競爭,又通過色彩心理學喚醒用戶的愉悅感,讓用戶看到黃色就聯想到“即時分享的快樂”;同時純平的黃色背景在不同設備上都能保持色彩一致性,不會因分辨率差異出現偏色,這也是功能性與美觀性的完美平衡。
2.幽靈符號:隱私與消失的視覺隱喻
幽靈之所以成為Snapchat的核心符號,本質是對“閱后即焚”功能的隱喻——就像幽靈一樣,照片、視頻在查看后會“消失”,既傳遞隱私屬性,又帶著一絲神秘感。從初代有表情的幽靈到后來的無臉符號,設計團隊始終圍繞“簡潔易識別”優(yōu)化:幽靈的輪廓比例經過反復調整,比如頭部與身體的寬度比設定為1:1.2,確保在縮小到APP圖標尺寸時,依然能清晰看出幽靈形態(tài);2019年加粗的輪廓,雖然引發(fā)爭議,但確實提升了小尺寸下的識別度,讓用戶在快速滑動屏幕時也能一眼找到。
此外,幽靈符號的“無臉化”調整也暗藏巧思——去掉具體表情后,每個用戶都能將自己代入,覺得“這個幽靈代表的是我”,這種“去個性化”設計反而增強了用戶與品牌的情感連接,讓logo不再是一個單純的圖案,而是“用戶自己的社交符號”。
三、logo設計調整的啟示:用戶情感與品牌功能的平衡
2019年的logo爭議,其實暴露了成熟社交平臺視覺升級的核心難題——如何在優(yōu)化功能的同時,不傷害用戶對舊符號的情感依賴。Snapchat的幽靈形象已伴隨用戶多年,很多人習慣了輕盈的線條,突然加粗的輪廓打破了這種熟悉感,導致用戶產生“不認識”“不好看”的抵觸情緒。雖然公司強調“粗輪廓更醒目”的功能性,但忽略了用戶對視覺符號的情感聯結。
創(chuàng)意共和指出,社交平臺的logo不僅是識別工具,更是用戶的“情感載體”。尤其是像Snapchat這樣擁有龐大年輕用戶群體的平臺,用戶對logo的熟悉度往往與“青春記憶”綁定,調整時需更謹慎——可以采用“漸進式更新”,比如先推出過渡版logo,讓用戶逐漸適應,而非突然替換;也可以通過用戶調研提前收集意見,在功能性與情感需求間找到平衡點。這次爭議也為后續(xù)品牌視覺升級提供了重要參考:功能優(yōu)化很重要,但用戶的情感共鳴同樣不能忽視。
四、Snapchat簡要介紹
Snapchat是由Bobby Murphy與Evan Spiegel于2011年7月基于“Picaboo”項目開發(fā)的移動社交APP,現適配iOS與Android兩大系統(tǒng)。平臺最初以“閱后即焚”為核心功能,用戶可設置照片、視頻的查看時限(1-10秒),內容在被查看后會從接收方設備中消失,主打隱私與即時互動;后續(xù)又推出“Stories”功能,支持用戶發(fā)布24小時內可見的動態(tài),進一步豐富社交場景。憑借獨特的功能與年輕化的品牌形象,Snapchat成為全球范圍內受青少年喜愛的社交平臺之一,始終圍繞“即時、隱私、創(chuàng)意”的核心,不斷優(yōu)化用戶體驗。
創(chuàng)意共和設計公司 | GTA品牌服務聯盟核心成員
為客戶創(chuàng)建獨一無二的品牌形象,助力品牌成長為品類的代表
業(yè)務涵蓋:商標命名、商標LOGO設計、商標注冊、VI設計、品牌升級設計、UI設計、包裝設計、廣告設計及年度平面設計服務等
創(chuàng)意共和設計團隊1對1定制服務,全國設計咨詢熱線:188-0428-1888 于總監(jiān)
上一篇:TikTok logo設計演變:視覺符號紅藍漸變里的年輕活力
下一篇:創(chuàng)意共和設計公司:賦能大連全產業(yè)品牌VI建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