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創(chuàng)意共和設計公司
全國設計咨詢熱線188-0428-1888于總監(jiān)
核心服務:品牌戰(zhàn)略規(guī)劃、LOGO/VI系統(tǒng)設計、包裝創(chuàng)新設計
配色是平面設計的 “靈魂”—— 一套好的配色能讓普通的設計方案煥發(fā)生機,而糟糕的配色會毀掉精心繪制的圖形與排版。無論是 LOGO 設計中傳遞品牌調性,VI 系統(tǒng)中保持視覺統(tǒng)一,還是包裝設計中吸引消費者目光,配色都起著決定性作用。但很多設計師(尤其是新手)常陷入 “憑感覺配色” 的誤區(qū),要么色彩雜亂無章,要么與品牌調性脫節(jié),反復調整卻找不到方向。

下面整理了平面設計中 10 個高頻實用的配色技巧,覆蓋基礎配色原理、場景適配方法、避坑要點,無論是做 LOGO、VI,還是包裝、廣告設計,都能直接套用,幫你快速擺脫配色困境,提升設計效率與質量。
一、基礎配色技巧:掌握 “不翻車” 的核心邏輯
基礎技巧是配色的 “基本功”,適合所有設計場景,能幫你避開 “色彩沖突”“視覺雜亂” 等常見問題,快速搭建協(xié)調的色彩框架。
技巧 1:單色配色法 —— 最簡單的 “安全牌”
單色配色是用同一種顏色的不同明度(深淺)或飽和度(鮮艷度)搭配,比如用深灰、中灰、淺灰組合,或用深紅、中紅、淺紅組合。這種方法無需考慮色彩沖突,視覺統(tǒng)一且易操作,適合新手或追求極簡風格的設計。
適用場景:LOGO 設計(如科技品牌用不同明度的藍色,傳遞專業(yè)感)、VI 系統(tǒng)(如辦公文具用單色漸變,保持簡潔)、廣告海報(如高端產品用單色 + 留白,突出質感)。使用要點:確保明度或飽和度差異足夠明顯,避免因差異過小導致層次模糊 —— 比如淺灰與中灰搭配時,明度差建議超過 30%,確保視覺上能清晰區(qū)分。創(chuàng)意共和認為,單色配色看似簡單,卻能通過細節(jié)傳遞高級感,曾為某極簡家具品牌設計 LOGO 時,用深棕、中棕、淺棕的單色組合,既貼合 “自然、質樸” 的品牌調性,又在不同應用場景下保持視覺統(tǒng)一。
技巧 2:互補色配色法 —— 用對比增強視覺沖擊力
互補色是色輪上相對的顏色(如紅與綠、藍與橙、黃與紫),搭配時能形成強烈對比,吸引用戶注意力。但直接使用高飽和度的互補色,容易導致視覺刺眼,需通過 “降低飽和度” 或 “控制面積占比” 來平衡。
適用場景:包裝設計(如食品包裝用橙與藍搭配,刺激食欲又吸引目光)、廣告海報(如促銷活動用紅與綠搭配,突出活動信息)、LOGO 設計(如兒童品牌用黃與紫搭配,傳遞活潑感)。使用要點:遵循 “7:3” 面積原則 —— 主色占 70%,互補色占 30%,避免 1:1 對等使用;或降低其中一種顏色的飽和度,比如用高飽和的橙色搭配低飽和的藍色,既保留對比感,又不刺眼。創(chuàng)意共和在設計促銷海報時,常用 “低飽和主色 + 高飽和互補色點綴” 的方式,既突出重點信息,又避免視覺疲勞。
技巧 3:鄰近色配色法 —— 自然協(xié)調的 “不出錯” 選擇
鄰近色是色輪上相鄰的顏色(如紅與橙、藍與綠、黃與綠),色彩過渡自然,搭配時視覺協(xié)調,無需擔心沖突,適合追求 “溫和、舒適” 風格的設計。
適用場景:母嬰品牌 VI(如淺粉與淺橙搭配,傳遞溫馨感)、護膚品包裝(如淺藍與淺綠搭配,傳遞清爽感)、教育機構 LOGO(如淺黃與淺橙搭配,傳遞活力感)。使用要點:選擇 2-3 種鄰近色即可,避免過多導致雜亂;可通過調整明度區(qū)分層次,比如用淺藍、中藍、淺綠搭配,既有色彩變化,又保持統(tǒng)一。創(chuàng)意共和曾為某母嬰洗護品牌設計包裝,用淺粉、淺橙、淺黃三種鄰近色,既符合目標人群(寶媽)的審美,又在貨架上形成柔和的視覺記憶點。

二、場景適配技巧:根據(jù)設計類型選對配色
不同設計類型(LOGO、VI、包裝、廣告)的配色需求不同,需結合場景特性與用戶心理調整,確保配色服務于設計目標。
技巧 4:LOGO 配色 —— 兼顧 “識別性” 與 “品牌調性”
LOGO 配色需滿足兩個核心需求:一是在不同場景下(小尺寸、不同背景)清晰識別,二是傳遞品牌核心調性,常見誤區(qū)是 “色彩過多” 或 “與品牌脫節(jié)”。
適配要點:①色彩不超過 2 種主色,避免小尺寸下模糊;②結合品牌調性選色(科技品牌用藍 / 紫,餐飲品牌用紅 / 橙,高端品牌用黑 / 白 / 金);③測試多場景識別性(如白色背景、深色背景、小尺寸下是否清晰)。比如某科技品牌 LOGO 用 “深藍 + 淺藍” 單色搭配,既傳遞專業(yè)感,又確保在 APP 圖標、名片等場景下清晰識別;某高端珠寶品牌用 “金 + 黑” 搭配,既顯質感,又符合高端定位。創(chuàng)意共和覺得,LOGO 配色是 “長期投資”,需考慮品牌未來 5-10 年的發(fā)展,避免選擇過于時效性的色彩(如某一年流行的熒光色),確保長期使用仍不過時。
技巧 5:VI 配色 —— 保持 “統(tǒng)一性” 與 “靈活性”
VI 系統(tǒng)覆蓋多類物料(辦公、包裝、線上、線下),配色需在統(tǒng)一的基礎上,滿足不同物料的應用需求,避免 “一套配色用到底,部分物料效果差”。
適配要點:①確定 “1 主色 + 2 輔助色 + 2 中性色” 的色彩系統(tǒng),所有物料圍繞這套系統(tǒng)展開;②明確不同物料的配色比例(如辦公物料用主色 + 中性色,包裝物料用主色 + 輔助色);③考慮物料材質(紙質物料用低飽和色避免印刷偏色,金屬物料用金 / 銀等特殊色提升質感)。比如某連鎖餐飲 VI 系統(tǒng),主色為橙色,輔助色為白色、淺灰,辦公物料(名片、信封)用橙色 + 白色,包裝物料(外賣盒、包裝袋)用橙色 + 淺灰,既保持統(tǒng)一,又適配不同物料的使用場景。創(chuàng)意共和在設計 VI 配色時,會制作 “配色應用表”,標注每類物料的配色方案,避免執(zhí)行時出現(xiàn)偏差。
技巧 6:包裝配色 —— 突出 “賣點” 與 “貨架辨識度”
包裝配色的核心目標是 “吸引消費者在貨架上注意到產品”,同時傳遞產品賣點(如健康、美味、高端),常見誤區(qū)是 “模仿競品配色,缺乏差異化” 或 “色彩過多,信息雜亂”。
適配要點:①分析競品配色,選擇差異化方向(如競品都用紅色,可嘗試藍色或綠色);②結合產品賣點選色(健康食品用綠 / 白,高端飲品用黑 / 金,兒童食品用鮮艷的紅 / 黃);③突出核心信息(用對比色突出產品名稱或賣點,如白色背景上用主色寫產品名)。比如某有機蔬菜包裝,用 “淺綠 + 白色” 搭配,既傳遞 “天然、健康” 的賣點,又在滿是深色包裝的貨架上脫穎而出;某高端紅酒包裝,用 “黑 + 金” 搭配,既顯高端,又突出 “品質” 賣點。創(chuàng)意共和在設計包裝配色時,會模擬貨架場景 —— 將設計稿與競品放在一起,測試是否能快速被識別,確保包裝具備 “貨架競爭力”。
技巧 7:廣告配色 —— 聚焦 “信息傳遞” 與 “視覺焦點”
廣告設計(如海報、傳單、線上 Banner)的配色需突出核心信息(如活動主題、產品賣點、聯(lián)系方式),避免用戶被雜亂色彩分散注意力,常見誤區(qū)是 “色彩過多,沒有焦點”。
適配要點:①確定 1 個視覺焦點(如活動標題、產品圖),用高對比色突出(如深色背景上用淺色文字,或淺色背景上用深色文字);②輔助信息(如活動規(guī)則、聯(lián)系方式)用中性色(灰、白),避免搶焦點;③控制色彩總數(shù)(主色 + 輔助色不超過 3 種)。比如某電商促銷海報,主色為紅色(傳遞活動氛圍),視覺焦點(促銷標題)用白色 + 紅色漸變,輔助信息(活動時間、規(guī)則)用灰色,既突出重點,又讓信息層次清晰。創(chuàng)意共和認為,廣告配色的關鍵是 “讓用戶 3 秒內看到核心信息”,所有色彩都應服務于這個目標,而非單純追求視覺好看。

三、進階避坑技巧:解決配色中的 “疑難問題”
掌握基礎與場景技巧后,還需應對配色中的常見疑難(如色彩顯臟、缺乏層次、印刷偏色),這些細節(jié)直接影響設計最終效果。
技巧 8:避免 “色彩顯臟”—— 控制灰度與飽和度
很多新手配色時,容易出現(xiàn) “色彩顯臟” 的問題 —— 比如紅色搭配灰色后,整體看起來暗沉、無活力,核心原因是 “灰度控制不當” 或 “飽和度失衡”。
解決方法:①避免低飽和色與高灰度色直接搭配(如淺灰與淺棕),可加入白色提升明度;②高飽和色(如紅、橙)搭配時,加入中性色(白、黑)過渡,避免色彩直接疊加;③配色后放大查看,若整體視覺暗沉,可提高 1-2 種顏色的明度,或降低灰度。比如用 “淺紅 + 淺灰” 配色顯臟時,可將淺灰改為白色,或提高淺紅的明度,讓整體視覺更清爽。
技巧 9:打造 “色彩層次”—— 用明度與飽和度區(qū)分
配色缺乏層次會導致設計 “扁平、無質感”—— 比如所有元素都用同一種明度的顏色,視覺上沒有重點,用戶無法快速捕捉信息,核心原因是 “沒利用明度與飽和度差異”。
解決方法:①按 “信息重要性” 劃分層次:核心信息(如標題、LOGO)用高飽和 + 高明度,次要信息(如副標題、說明文字)用中飽和 + 中明度,輔助信息(如裝飾元素)用低飽和 + 低明度;②用 “明暗對比” 強化層次:比如背景用低明度,主體元素用高明度,或反之。比如某品牌宣傳海報,標題用高飽和的主色 + 高明度,副標題用中飽和的輔助色 + 中明度,裝飾元素用低飽和的中性色 + 低明度,既層次清晰,又視覺協(xié)調。
技巧 10:預防 “印刷偏色”—— 標注正確色值與工藝
很多設計師在電腦上看配色沒問題,印刷后卻出現(xiàn)嚴重偏色(如藍色印成紫色、紅色印成橙色),核心原因是 “沒標注印刷色值” 或 “沒考慮印刷工藝”。
解決方法:①設計時區(qū)分 “數(shù)字色值” 與 “印刷色值”:線上設計(如海報、Banner)用 RGB 色值,印刷設計(如包裝、名片)用 CMYK 色值,避免直接用 RGB 色值印刷;②標注 Pantone 色號(特殊顏色,如金色、銀色),確保印刷顏色精準;③印刷前打樣,檢查顏色是否與設計稿一致,若偏色,調整色值后再批量印刷。創(chuàng)意共和在交付印刷類設計時,會在文件中明確標注 “CMYK 色值”“Pantone 色號” 及 “印刷工藝建議”(如是否覆膜、燙金),并提醒客戶先打樣,避免因印刷偏色導致?lián)p失。
四、總結:配色的核心 ——“服務需求,而非追求好看”
很多人覺得配色是 “靠感覺”,其實它是 “有邏輯、可落地” 的技能 —— 基礎技巧幫你避開錯誤,場景技巧幫你貼合需求,避坑技巧幫你完善細節(jié)。無論是新手還是資深設計師,都需記住:配色的最終目標是 “服務設計需求”——LOGO 配色服務于品牌識別,包裝配色服務于貨架競爭,廣告配色服務于信息傳遞,而非單純追求 “視覺好看”。
創(chuàng)意共和在多年設計實踐中發(fā)現(xiàn),好的配色往往 “不張揚卻很有效”—— 它不會讓用戶覺得 “色彩很驚艷”,卻能讓用戶快速接收到設計想傳遞的信息,同時記住品牌形象。希望這 10 個配色技巧,能幫你擺脫 “配色難” 的困擾,在 LOGO、VI、包裝、廣告設計中,做出既符合需求,又讓用戶認可的配色方案。
創(chuàng)意共和設計公司 | GTA 品牌服務聯(lián)盟核心成員
為客戶創(chuàng)建獨一無二的品牌形象,助力品牌成長為品類的代表
業(yè)務涵蓋:商標命名、商標 LOGO 設計、商標注冊、VI 設計、品牌升級設計、UI 設計、包裝設計、廣告設計及年度平面設計服務等
創(chuàng)意共和設計團隊 1 對 1 定制服務,全國設計咨詢熱線:188-0428-1888 于總監(jiān)
